摘要:紫苏油营养丰富,可抗过敏、抗炎症、抗癌、抗衰老和降血脂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我国对紫苏油的研究开发刚刚起步,加之紫苏油易氧化,储存稳定性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介绍了紫苏油药理活性和缓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促进紫苏油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
关键词:紫苏油;药理活性;缓释技术;微胶囊;乳液
0 引言
紫苏 (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 又名红苏、苏子、香苏、苏麻等,系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野生油料植物,原产于我国喜马拉雅山及中南部地区, 现在已广泛分布于印度、日本、中国、朝鲜等国。紫苏在我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中药之一[1]。其药用作用初载于古书《名医别录》中:“苏叶能发散风寒,行气和胃:苏梗可理气安胎,止痛:苏子有化痰平喘,润肠作用。”《本草纲目》有言:“紫苏, 近世要药也。”《神农本草》一书将紫苏油列为“延年益寿之上品”。历代的中国药典对紫苏子也有所收录。
紫苏作为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保健品, 已经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日本将紫苏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大力开发, 将紫苏油加工成天然保健品推向市场:然而在我国,虽然紫苏资源丰富,对其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 对紫苏子的临床应用仅停留在将紫苏子用于水煎煮, 降气消疾、平喘、润肠的水平上,各方对其功效的认识不全面,市场上产品很少。除此之外,紫苏油中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光、热、氧及其他加工条件较为敏感,采用缓释技术将紫苏油通过缓释运载体系包埋起来,具有增加稳定性,延长贮藏期的作用,可拓宽紫苏油的应用范围。
基于上述原因, 笔者将从紫苏油药理活性和缓释技术两方面着手,介绍近年来学界在此领域取得的诸多进展, 以促进研究人员加大开发力度,推进资源高值化利用研发,为紫苏油在食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紫苏油的抗过敏抗炎作用
紫苏油中抗过敏及抗炎活性主要是通过α-亚麻酸体现的。 Lee等[5]通过研究发现,α-亚麻酸不仅对蜡状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且可以与甘油三酯结合产生更加显著的作用。 Kaku等[6]发现,α-亚麻酸与酪蛋白或大豆蛋白结合后对炎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其中大豆蛋白比酪蛋白的效果更好。王永奇等[7]研究了紫苏油在小鼠体内的代谢途径, 对其抗过敏和抗炎机理进行分析, 发现紫苏油中富含的α-亚麻酸在体内代谢时产生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抑制亚油酸向花生四烯酸(AA)的转化,从而降低体内的AA 水平:与此同时,紫苏油中含有的多元酚类可以抑制引起过敏炎症物质——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及组胺类物质的产生, 从而抑制过敏性反应和由此引起的一些炎症。
1.2紫苏油的抗癌作用
2002年, Teruszkin等[2]通过小白鼠的药理毒性实验,证明了紫苏油能对肿瘤坏死因子产生影响,从而在抗体的炎性反应和免疫防疫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紫苏油中的紫苏醇,可以化学预防乳腺癌、肺癌、肝癌、神经瘤和白血病,抑制老鼠的癌细胞增殖。 Okuno 等[9]把112只小鼠分成8组, 给小鼠喂致癌剂,再喂紫苏油,发现喂养紫苏油的小鼠肝细胞膜的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 小鼠的肝细胞癌变得到抑制,得出结论:紫苏油能延长肿瘤出现的时间,对结肠癌有抑制和拮抗作用。
引起人体和动物衰老的重要因素是自由基的积累,过氧化脂质丙二醛(MDA)是自由基的主要代谢产物,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通过歧化作用消除体内自由基。有研究发现,紫苏油可以显著增加SOD 的活性,降低人体和动物体内的MDA 浓度。吴晨[19]通过观察 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体能、记忆能力、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等指标以及大鼠海马酸敏感离子通道的表达情况来研究紫苏油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 研究结果发现紫苏油对衰老模型大鼠的体能和学习记忆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并能增加机体SOD 活力,降低MDA水平,表明紫苏油确有抗衰老功效,并且紫苏油的抗衰老功效与血液中自由基有密切关系。
1.4紫苏油的降血脂作用
由于紫苏油中富含α-亚麻酸, 可改变大鼠脑和肝脏中脂肪酸, 因此对高血脂症大鼠具有一定调节血脂的作用[1],从而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疾病[2]。近年对紫苏的药理学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此。
王雨等[13]通过高脂饮食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并给予紫苏子以观察其对血脂的影响,实验用不同剂量的紫苏子持续饲喂大鼠一段时间后, 发现紫苏子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水平,但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无显著影响。此外,紫苏籽油也被研制成各种制剂, 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均报道出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如张苒[14]对临床50例符合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患者分为苏子油软胶囊治疗组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4周后通过血脂指标疗效比较发现, 治疗组治疗前后TC、HDL-C、TG等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用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在调节TC、TG 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韩丽,李福臣,刘洪富,等.紫苏的综合开发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24-26.
[2] DONG M J,YOON S H,JUNG M Y.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perilla oils obtained from roasted Perilla seeds as affected by extraction methods [J]. Food Chemistry,2012,12(77):1249-1255.
[5] LEE J Y,KIM A Y,SHIN D H,Antimicrobi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linolenic acid and monoglyceride against Bacillus cereu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J]. J Agric Food Chem 2002,50(7):2193-2199.
[6] KAKU S,YUNOKI S,OHKURA K,et al. Interactions of dietary fats and proteins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LTB4 production by peritoneal exudate cells of rats[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1,65(2):315-321.
[7] 王永奇,王威,梁文波,等.紫苏油抗过敏/炎症的研究[J].中草药,2001,1(32):83-85.
[9] OKUNO M,TANAKA T,KOMAKI C,et al. Suppressive effect of low amounts of safflower and perilla oils on diethylnitrosamine -induced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male F344 rats[J]. Nutrition and Cancer,1998,20(3):186-193.
[14] 张苒.苏子油软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遏阻证)调脂疗效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9] 陈琳,李荣,姜子涛,等.微胶囊化方法对紫苏油包埋性能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20):176-234.
[20]杜艳,殷丽君,朱巧梅,等. 紫苏油的药理活性及其缓释技术研究进展 [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 (04): 114-117+123.